460公里大约12小时30分钟
芒康 左贡 邦达 天路72道拐 八宿
今天是我们春节去西藏旅途的第5天,几天的自驾旅行的行程安排的都很紧凑,队员们的身体也开始逐渐适应高原的环境。昨夜睡得都很好。宁静的巴塘是一个能给旅行者美好梦乡的地方。
从巴塘出来沿着金沙江左岸一路南下,大约35公里左右就到了著名的竹巴龙金沙江大桥。这座桥横跨金沙江,连接着四川与西藏的重要桥梁。
今天的行程有点长大约460公里,路上的难度不少,因为从巴塘跨过金沙江后就进入了西藏自治区的界内,开始进入一段非常破碎的烂路。夏天的时候,这条烂路毁了很多旅行者的车辆。这一段路,也是川藏南线全程当中非常让人头疼的部分。现在是冬天,可以忽略泥石流和塌方的可能性,但是冬季的冰雪路面也是隐患。
我们跨过金沙江进入西藏界。金沙江大桥中间里的牌子上写着西藏界,过了这个牌子就是进入西藏了!
这个西藏界的牌子是进藏的旅行者们必拍的一个标志物。大桥的护栏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全国各地的旅行者的留言和豪言壮语。
过了竹巴龙金沙江大桥左拐车头向南大约500米就是进入西藏境内后的第一个检查站。这里需要车内的所有乘客的身份证、驾驶员的驾驶证身份证行驶证三证,去检查站窗口办理入境检查。之后,就可以通过检查继续赶路了!
以前过这个检查站还要开到下一站的限速条,现在一切简化,只需要刷身份证就可以了。现在的执勤警察会温馨提示你前方路况不好,慢点开别超速。是的,往前继续前行,过了几个弯,前方的烂路开始出现,各种坑洼碎石路面出现,所有进藏的车辆都开始小心翼翼摇晃颠簸中前进。
这一段路就是著名的海通沟段,非常著名,因为夏天雨季每天都有可能发生塌方和泥石流以及车辆被山上的落石砸到。
非常狭窄的路面上,峰回路转经常会遇到大卡车迎面而来。对于很多老驾驶员来说,也恨不能马上离开这个地方。
初次从318国道开车进藏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这段路非常具有挑战。
终于安全地从海通沟烂路段开出来。眼前豁然开朗,阳光很好没有风。这是冬天远处山上流淌下来的雪水形成的冰河。
东达山垭口是川藏线第一垭口,海拔5130米的牌子是新做的,这个高度也是新改过来的。原来的海拔高度是5008米,后来据说是海拔标错了现在改了过来,从此东达山垭口从米拉山垭口手里夺回了“川藏线第一高垭口”的荣誉称号。
抵达左贡前的路上,我们停车休息一会儿。沿着河边土路下去看了一下高山雪水的冰河。很多河流依然冰层下流淌。
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从公路下坡到野地里,吉利博越1.8T发动机的动力很充沛足以应付这些路况。而我们原来担心的抓地力问题也让我们释怀,博越的四驱系统在冰雪路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一些比较难度大的路况后,让我们信心陡增。
作为一款城市SUV伴我们一路前进,让队员们越来越喜欢这款车的驾驶操控感,深度体验一辆车必须跟它一起跑起来。
Peter老师全副武装跑到冰河对岸进行拍摄。对于摄影师而言,冬季的西藏有别样的风景可以去发现。
摄像师小魏也进入了拍摄状态。
春节去西藏的队员们忙碌后的留影。
傍晚时分,我们车队继续前进,前方就是著名的怒江72道拐!
傍晚时分,我们赶到了著名“怒江72拐”。天空还有一些光线,在停好车后赶紧拍摄。从最低点海拔3100米,一路攀升到最高点业拉山口海拔4651米,再盘旋下降至邦达镇海拔4100米。长约12公里。作为川藏南线必经之路,对许多骑手或车手来说,正是因为它的险,才更具有挑战价值,每年从这路过的行人无不对这条路充满感叹。
这个著名的“怒江天路72道拐”于2010年,崭新的黑色油路铺设及拓宽工作全部完工。天结束了是鬼见愁的历史。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和骑行者们行驶在这条天路上时都轻松愉快,只剩下“荡气回肠”的赞叹。
平日在这里要上观景台需要买花10块钱买观景台门票。冬天游客稀少,又是春节前夕,这里已经没有什么人来售票了。在这里,最好拍摄72道拐的地方只有观景台处最佳,镜头里也是无死角的,可以拍全所有下山的"之"弯道。
站在观景台上,戚均老师在用手机拍摄眼前的画面。正好傍晚时分,天边的雪山和火烧云很美。
在72道拐这里我们搞了一个动作。海拔虽然很高,连续拍了几次跳跃,摄影师老聂用他的大广角给我们拍了一个定格。
怒江72道拐的小视频,记录了当时的精彩片段
日暮黄昏,前路茫茫。站在风景中的Peter老师,本身就是一幅画!
在夜色中下了72道拐后继续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抵达了八宿县城。
春节前夕,很多商铺和旅店歇业,我们在县城中心的八宿宾馆入住。这是一个老牌的宾馆,也是当年八宿的最大的政府招待所,院子里的停车场很大,附近的超市饭馆很多。对于旅行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住宿之地。
今天的行程比较赶,好在路况良好车辆稀少可以跑得快一点。到了八宿以后,到拉萨的旅程过半可以轻松一些了。明天的行程我们从八宿到然乌湖、波密再到鲁朗,另一种旅途的风景将出现在我们面前!